团队名称:果蔬茶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科技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郑书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团队成员:武新慧(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任金波(实验师、在读博士)、翁武雄(讲师、博士)、王鑫(讲师、在读博士)、郭雷(讲师)、吴作勋(讲师)、吴喜平(讲师);
团队简介:
依托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现代农业装备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以服务武夷山、安溪、福安、霞浦、尤溪、福安等省内主要果蔬茶产业基地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学科深度交叉,将智能化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机不断融合,旨在开展丘陵山区果蔬茶全程机械化及关键环节农机装备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研究。本团队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茶园开沟、施肥、覆土、精准喷药等多功能集成作业装备,名优茶精准采摘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示范;
(2)番茄、青梗菜等设施园艺作物产前、收获和运输环节生产全程智能化装备的研发、示范与推广;
(3)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重点开展青梗菜等特色农产品移栽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应用;
(4)丘陵山区果蔬茶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范制定,农机装备科技成果转化、集成应用、示范和推广。
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团队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1区TOP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团队教师以第一发明人获批授权发明专利发明19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累计获批省、校等各级科研经费约300多万元。
部分代表性论文:
[1]郑书河,林长山,叶大鹏,刘斌.巨菌草种茎辊式排种器结构优化及排种动力学仿真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21):36-43.
[2]武新慧,郭玉明,冯慧敏.高压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果蔬动态黏弹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8):247-254.
[3]王璨,武新慧,张燕青,王文俊.基于移位窗口Transformer网络的玉米田间场景下杂草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133-142.
[4]王璨,武新慧,张燕青,王文俊.基于双注意力语义分割网络的田间苗期玉米识别与分割[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9):211-221.
[5]王璨,武新慧,李志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分层特征识别玉米杂草[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05):144-151.
[6] Xie Y , Hong Y , Zhang X , et al. Analysis of mud splashing pattern of paddy field blade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20, 176:105639.
[7] Xie Y , Ferng Y M , Miao J , et al.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paddy field blade used in initial mud-cutting proces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20, 170:105243.
[8] Chen C , Di Z , Chen W , et al. Structure parameter design and bench test research of paddy field blade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12:14733
[9] Ren J, Du W, Peng D, et al.Optimization of the number of paddy field blades by modeling the mass and power consumption of dynamic splashes [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22, 199: 107173.
[10]谢宇,任金波,张翔.水稻秧盘育秧制浆刀片匀浆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设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02):85-94.
[11]林孝腾,孙茜,郑书河.基于OpenCV的低能耗植物工厂照明系统设计与试验[J].浙江农业学报,2022,34(03):626-635.
[12]王琪,林恒矗,廖鹏,万家明,郑书河.茶叶茎秆剪切力特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1(03):428-432.
[13]廖为强,陈重成,鲍地发,陈龙彬,郑书河.基于离散元法的茶园松土装置结构的优化与仿真试验[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2(02):272-279.
部分代表性发明专利:
[1]郑书河,林长山,刘斌,叶大鹏,杨薇. 一种巨菌草种植机[P]. 福建省:CN106912232B,2022-12-09.
[1]郑书河,杨薇,梅方炜,张志雨,叶大鹏. 一种巨菌草种茎分选装置及其操控方法[P]. 福建省:CN109647730B,2020-12-08.
[1]郑书河,林长山,童向亚,吴思杰,黄怡裕,林耀华,叶大鹏. 一种巨菌草绕绳剪夹装置[P]. 福建:CN204997736U,2016-01-27.
[1]郑书河,林长山,童向亚,叶大鹏. 一种巨菌草一体化式打捆装置及其打捆方法[P]. 福建省:CN105052428B,2017-04-12.
[1]郑书河,朱舟,聂厚东,许巧慧,张飘,童向亚. 一种牡蛎养殖串半自动化生产装置[P]. 福建省:CN104798713B,2017-01-25.
[1]郑书河,朱舟,童向亚,胡洪钧. 多层植物培养架用光源高度独立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P]. 福建省:CN104756780B,2017-04-19.
[1]任金波,陈辉,谢宇,张翔,施火结,林建. 甩浆式水稻稀泥育秧制浆机及其工作方法[P]. 福建省:CN107548952B,2022-11-11.
[1]任金波,贾文月,谢宇,施火结. 一种多功能浅海滩涂采贝车及其使用方法[P]. 福建省:CN107018964B,2022-05-17.
[1]任金波,施火结,张翔. 一种旋转梳齿状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及其使用方法[P]. 福建省:CN106416585B,2019-03-08.
科研育人成果:
团队目前指导4名博士研究生(含1名外国留学生),17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研究生有3人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1人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3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在农业工程国际权威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上发表2篇,scientific reports发表1篇,中文权威期刊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3篇);团队学生专利“大丰收”,指导学生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6件(发明2件;实用新型84件);指导学生获批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5项;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5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