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已圆满结束。经评委评审,我校共计5件作品获评优秀作品,其中我院占3件,分别为1件“行星”级作品、2件“卫星”级作品。
据悉,经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评委评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报作品中,48件作品评定为“星系”级作品、96件作品评定为“恒星”级作品、145件作品评定为“行星”级作品、201件作品评定为“卫星”级作品。
获奖作品简介:
“行星”级作品(1件)
作品名称:智能导盲杖
参赛成员:王敏,朱亚男,赵梓洋
指导老师:陈学永,吴少霜
作品简介:采用高集成度的STM32F103 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集成超声波、AI视觉模块、GPS北斗定位、GSM通信、MC20(GPRS通信)、磁力计、实时时钟、光敏传感器等功能模块功能的导杖。还加入了语音芯片SYN6288,该芯片可以实现文本转语音的功能在导盲杖上加入了经过改造的磁力计模块和实时时钟模块、超声波模块,帮助盲人辨别方向和了解当前时间、对盲道进行实时避障。导盲杖还可以通过One NET中国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查看盲人实时位置、查询历史路径。实现这一功能用的硬件是 MC20 模块。在模块上加入一张开通GPRS 功能的中国移动SIM卡。当MC20 模块收到来自空间卫星系统的经度、纬度、时间等信息时,核心控制器通过解析、连接 One NET服务器、调用One NET路径显示API、发送设备ID、发送APIKey把经度、纬度等信息上传到One NET 中国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实现路径查看的功能。系统还拥有人机交互功能,盲人按下按键时核心控制器向SIM900(GSM通信)模块发送相应的指令之后能够发送短信通知家属相关情况。
“卫星”级作品(2件)
作品名称:便携式柑橘黄龙病检测仪
参赛成员:李效彬,何城城,伍明杨,邬志炜,张萌,连纪龙
指导老师:翁海勇,叶大鹏
作品简介:柑橘黄龙病是柑橘最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传染性极强,被称为柑橘“癌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及早发现并挖除病树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光学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操作简单、无损等优点。因此,本作品基于光学成像技术,开发了柑橘黄龙病快速检测设备,主要由微型电脑、相机、镜头、激发光源、滤光片、单片机以及驱动电路组成。通过该设备获取不同季节、果园和品种的健康、黄龙病和缺素的柑橘叶片的多光谱图像、动态叶绿素荧光图像和稳态荧光图像。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迁移学习实现了柑橘黄龙病89%的识别正确率。研究结果可为田间柑橘黄龙病的预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作品名称:便携式多光谱茶叶含水率检测仪
参赛成员:许金钗、沈碧河、陈书达、陈婕、缪树峰、刘韵诗、青家兴、陈亚勇
指导老师:叶大鹏、翁海勇
作品简介:针对茶农、茶企的茶叶含水率检测成本高、时效性差等问题,本团队研发了一款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茶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仪器,该仪器主要由人机交互界面单元、CCD相机、单片机控制单元、LED光源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供电单元五部分组成。通过该设备采集不同波段叶片的多光谱反射图像,建立了茶叶含水率与波谱图像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直接校正算法(DS)校正消除因品种、环境带来的响应差异,提高茶叶含水率模型的鲁棒性和普适性,最终实现茶叶叶片内部的生化组分中水分等信息的反演。进一步,通过微型计算机控制板连接底层硬件与上层应用,实现茶叶含水率的云控制和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