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图片新闻
暑期社会实践|探访天马村: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文化根脉
作者:文/卢嘉伟 图/陈江锟   发布时间 :2024-07-25    浏览次数: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为深入学习体验传统村落文化,7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古邑游洋文化传承实践队赴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天马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世外桃源,山水天马。天马村充分挖掘传统村落和郑樵后裔唯一集居村的文化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天马古厝群建于民国时期,分为何氏、陈氏大厝,历史风貌保存完整。实践队员详细了解这座建筑的历史和建筑特色,被其独特的古色古香所深深吸引,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赞叹不已。古厝以文化展示为主,留存乡愁记忆,传承农耕文化,也展现了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传统文化。

探访天马古厝

穿过陈家大院的石拱桥,实践队员来到了天马村著名的中医药材展览室。这里展出了各种珍贵的中草药材,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展览室的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每一种药材的特性和用途,并介绍了中草药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员认真听讲,不仅学到了许多中医药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观中医药材展览室

天马古厝里的展品凝聚了古时人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仅是天马村的宝贵财富,也是对当代人珍惜当下、奋发向上的深刻启示。

游洋镇拥有毛竹林7万多亩,为福建省九大毛竹丰产林培育基地之一,并有着悠久的竹编技艺以及竹工艺品加工历史。在何氏大厝的厅堂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一支小小的扁担不仅是用来挑重物的劳动工具,在加上绘画后也成了新时代的文创产品,一头挑着文化、一头挑着产业。竹编技艺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巧妙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竹文化引领带动竹产业发展,在新一轮乡村振兴中带动竹产业再度腾飞。

参观竹编制品

在当地村民的介绍下,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天马村的婚俗家训等民俗文化,既有对婚姻的美好祝福,也有对家庭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这些家训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队员感受到民俗文化在塑造村民道德品质和家庭氛围方面的重要影响,深刻体会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村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合影留念

下午,实践队前往仙游天马山,这里曾是明万历年间抗击倭寇据点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地点。实践队员走进天马山革命战斗遗址,了解天马山革命事迹;在宣誓广场,实践队党员庄严宣誓,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在现场,实践队员一起学习研讨了毛主席的经典话语“革命理想高于天”,深入感悟革命先辈们不屈的意志和鲜红的使命。

实践队员参观天马山革命战斗遗址

合影留念

伴随着夕阳西下,实践队员结束了在天马村的实践活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实践队员从中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价值,将坚持传承好活态的乡土文化,挖掘、继承、创新传统村落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汲取奋进力量。